当前位置:主页 > 培训动态 > 传承遵义 >

《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》| 连载之二

时间:2022-03-16 | 栏目:传承遵义 | 点击:

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
       陈守刚  杨晓春 著 

第一章:挺进黔北  女红军猴场洗尘迎新春

1934年红都瑞金的秋天与往年相比,少有了往年金秋的喜悦气氛,却多了几分沉重的心情。因为从黎川战役开始到广昌战役,已经宣告红军对蒋介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。蒋介石的军队长驱直入,开始向中央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大举进犯。在得到蒋介石“铁桶计划”的秘密情报后,红军不得不在仓促中被迫作出战略大转移的决定。

19351010日,秋高气爽,晴空万里,天上没有半丝云朵,鸟儿在高空中欢快盘旋,不时发出一两声响亮的鸣叫。风也没有了以往的温润,悄无声息地搅动着干燥的空气。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决定于这一天开拔转移。在各个路口、街道,在院落的墙里墙外,男男女女老老少少,话语中透着激励、依恋,走的人、留下的人都在握手、拥抱,相互祝福,许多人在告别中擦着眼泪,言谈中流露着惋惜,毕竟与这座城市、这片土地的情感太深厚了。可是,谁也没有把这看作是与红都瑞金最后的告别!

瑞金的红色女战士们把所有的离愁别绪都暂时抛在了脑后,她们很兴奋地来到马道口村外的一个交叉路口集合,从她们的脸上不难看出那种如愿以偿的喜悦。因为在走与留的过程中,她们经历了苦苦的等待,她们是从许多女红军中挑选出来的,政治上绝对可靠、体质合格、能做战地宣传工作、有群众工作经验,是她们跟随中央主力转移的主要条件。还有许多女红军留在了苏区,继续坚持游击战争。虽然,无论是走是留,女红军们都难以料定今后的前途。但是,能随红军主力远征,却是大多数女红军的热切期盼。

确定随军转移的30位女红军的军装还没有发下来,还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,但她们确实从这一天起已正式成为红军突围远征队伍中的一员。她们的行装很少,因为中央有纪律,只许带15斤重的东西,其中包括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,部队给她们每人发放了粮食和配发了一只大搪瓷缸子,里面塞着毛巾和牙刷。女人们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间,成了一种标志性的物品。 
  和这些女红军一同集合准备出发的,还有五十八岁的徐特立,五十四岁的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,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位创始人四十八岁的董必武。因为他们的年纪较大,中央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。徐老的马是一匹黑马良驹,在集合的队伍里很是威武。那是当徐特立向被留下的瞿秋白辞行之时,正在重病中的瞿秋白换给他的,并嘱咐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一路上要好生照顾徐老。 
   红色女战士们目送着一队队红军战士,着装整齐、步伐矫健地从身旁走过。苏区根据地的人民和开拔的战士们所得到的信息基本差不多,他们以为红军只不过是去稍远的地方打一场大仗,开辟更大的根据地,然后会很快回到已经很有感情的苏区瑞金。所以,像往常一样,道路两旁陆续站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苏区群众,为他们的亲属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红军干部战士道别送行。儿童团员们和老大娘们不时地把草鞋、毛巾和一些干粮塞进红军的背包里…… 
    红军一离开根据地,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,部队只有一个劲的往前冲,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,战士们真正感受到了没有根据地作依托,没有根据地的老百姓作靠山的痛苦,每突破一道封锁线,部队都有大量的减员,伤员无处安置,重伤员在治疗条件极差的状况下白白地等死,部队得不到补给,士气在一点点的受到磨损、消耗。尤其是到达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边上,红一、三、五、八、九军团在新圩、光华铺、脚山铺、水车坝、界首一带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七天七夜的史上最惨烈的阻击拼杀,红军才得以突破敌人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,渡过了湘江。但部队已从8.68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,真是在浴火中重生。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全师6000将士打完阻击战,率领不到1000人的部队翻越海拔1900米的宝盖山,计划从凤凰嘴强渡湘江,遭到桂军4344两师的猛烈阻击,只得返回抢渡牯子江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战,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,从受伤的腹腔里抠出肠子绞断自杀,最后全师壮烈殉国,谱写了红军史上最悲壮的一页。此时的湘江两岸,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;湘江之上,到处飘浮着文件,随处是遗弃的机器,江面上到处是残肢、断臂,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水染成了“赤河”,河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血腥味,其场面惨不忍睹,红军的精神遭受到空前的打击,广大指战员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,红军的战斗力和斗志也遭受到极大的削弱。

1996年初,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专程前往广西兴安县,参加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的落成典礼,向数万名革命先烈表示哀悼,并对湘江战役作了如是评价:
       “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和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,堪称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战例之一。1934年10月,红军经过苦战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,蒋介石察觉红军西进的企图,极为恐慌,急调30万大军,分成三路,前堵后追,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。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红军指战员以无比英勇的献身精神,同数倍优势于己的敌军展开殊死拼搏,经过7天的浴血奋战,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,保护中央和军委领导机关安全渡过湘江,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企图。在战斗中,数万名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两岸,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极为悲壮的一页。”

按最高军事指挥博古、李德的原计划,要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,到湘西去会合红二、六军团,创建新的根据地。但是,蒋介石已经判明了红军的意图,在湖南城步、新宁、通道、绥宁、靖县、武岗、芷江、黔阳、洪江等地区续集25万重兵构筑雕堡线,布置拉网式围追堵截,在飞机的轰炸下,强力阻止红军这一意图的实现,企图将红军消灭在去湘西的途中……

经过二个月的突围和艰难行军,红军于1211日占领湖南通道县城。12日,中央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部分领导人的紧急会议,史称“通道会议”。

会上,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主张,暂时放弃与二、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意图,转兵贵州,为红军保存实力找到了一条“通道”。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,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最后的决断。

19341215日,红军到达贵州的黎平县城,部队暂时甩开了蒋介石主力和湘军的堵截,有了两个月来难得的一点休整时间。中央于1218日,在县城二郎坡胡荣顺店铺(今翘街中央二郎坡52号)召开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,史称“黎平会议”。

博古、李德仍顽固地认为:“红军进入贵州后,已经躲避开国民党军的追击,目前应向东入湘西,再向北,那里才有可能遇到最小的抵抗,实现与二、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。”并强调:这是共产国际的意见,不能越雷池一步。

会议经过激烈争论,通过了《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》,正式决定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,改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贵州北部进军。同时还决定对部队进行精简紧缩,充实作战部队,丢掉笨重的辎重物资,轻装前进。

黎平会议期间,周恩来与张闻天、博古商议成立了一个红军史上最为特殊的连队——干部休养连。

女红军们最初踏上征途的时候,心情是异常激动的,一路笑声,在跨越沟沟坎坎时也是步伐轻盈。但经过几天的行军,背着沉重的行李在敌人的炮火中穿行,脚上全打起了血泡,全身酸痛疲惫,伤员一天比一天增多,部队减员一天比一天严重,她们的精力在一点点下降,心情也一天比一天沉重起来。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中,她们与所有红军一样,不顾一切冲过湘江,她们看到生龙活虎的战士一个个倒下,红色战士的血染红了湘江,女人们的心受到了强烈的刺激,她们那慈母般的心也在滴血!

 

 

(未完待续)
(来源:遵义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催公众号)

相关文章